英灵召唤:只有我知道的历史

天榜草莓

科幻小说

苏澈看着镜中的自己。
十六七岁的年纪,体态偏瘦,面容俊俏。
“这就穿越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唐国师!真教出了一个李二!

英灵召唤: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by 天榜草莓

2024-3-3 18:40

  《唐律疏议》说:化外人相犯,同类自相犯者,自依本俗法;异类相犯者,依法律论。
  简单来说,就是:外国人犯事儿,如果相同国家老外相互之间的事儿,那就照他们的法律处理;如果牵扯其他国家老外,或者唐人,那就按照唐律处理。
  可封建王朝时代,所谓的法律,不过是王家的法而已。
  基本上,所有法律都被政治裹挟,不存在独立于皇权的法律。
  在王朝强盛的时候,或许可以硬气一下。
  可到了衰弱的时候,统治者根本不敢硬起来。
  而这些外邦人自然而然的就硬气了起来。
  《旧唐书·代宗本纪》载:
  大历七年正月甲辰,回纥使出鸿胪寺劫坊市,吏不能禁止,复三百骑犯金光、朱雀等门。
  是日皇城诸门皆闭,慰谕之方止。
  秋七月癸巳,回纥蕃客夺长安县令邵说所乘马,人吏不能禁。
  大历十年九月戊申,回纥白昼杀人于市,吏捕之,拘于万年狱。其首领赤心持兵入县,劫囚而出,斫伤狱吏。
  这段儿记载的大概意思是,来唐出访的回纥使者在长安横行不法,朝廷束手无策的情形。
  嚣张的回纥人,在大唐首都肆无忌惮的抢劫。
  结果皇帝的意思是派遣使者太监安抚,各种好言相劝,极尽安抚,希望他们不要破坏回纥与大唐的情谊,不要侵犯大唐的尊严,否则回纥可汗也会惩罚他们的,并表示明日会代表皇上前往鸿胪寺客馆给他们赐宴。
  一番软硬兼施后,回纥使者才表示自己无意冒犯大唐的尊严,愿意约束手下将士,让他们各自回到城外驻地去,不再侵扰长安士民。
  此次事件好不容易安抚平息下去,刚过半年,到了七月份,又有回纥商人公然闹事,打砸抢劫。
  一帮回纥商人连带着手下,竟然在街市上袭击了长安县令邵说,连邵说骑的马都被他们抢了去,县衙的衙役根本对付不了他们。
  等到了到了大历十年,又是几个回纥人大白天在长安街市上就敢杀人放火,捕快将他们捕获下狱后,他们的首领竟然带了一帮兵丁直接冲到万年县衙劫狱,打开牢门,直接抢人,连带着将看守牢房的衙役们砍伤好几个。
  而回纥使者敢这么做的依仗,就是他们协助朝廷平息了安史之乱,自此居功自傲,认为大唐朝廷衰弱,不过如此,事实上,即便行事如此嚣张,皇帝也不敢问罪回纥,只能装作没看见,甚至还得派遣使臣给回纥赔礼道歉。
  而此时,距离大唐立国才不到一百四十年。
  此前。
  为了夺回长安,收复失地的时候,唐肃宗因为拿不出太多的钱,就许给了回纥人合法劫掠的权力。
  收复长安以后,回纥人要按照约定进城劫掠,这时候还是皇子的唐代宗就拜倒在回纥叶护的马下,说如果现在纵兵劫掠,对收复洛阳不利。
  洛阳百姓一旦听闻长安百姓的遭遇,一定会倒向叛军,誓死抵抗,还是等收复洛阳,再从长计议。
  回纥叶护权衡利弊,决定先暂时放弃劫掠。
  此后收服洛阳、郑州、开封一带,自然遭到回纥军队的疯狂劫掠。
  有很多人拿这个事情来黑大唐。
  这不得不澄清辟谣一下。
  那就是——
  唐军也去抢了。
  请雇佣兵当然要给钱,没钱就给合法抢劫权利,再苦一苦百姓。
  这样的事情,还不止一次。
  最可笑的是,唐军看到回纥军队在城内抢钱抢粮抢女人,眼红的不行,也加入了抢劫的队伍中去了。
  同样是大唐,巅峰时期的大唐,征战四方,把周围的国家挨个打,换来是臣服和敬畏。
  而低谷时期的大唐,只能让自己的百姓被各种抢劫,不敢有一丝怨言,反而加入进去。
  在苏澈看来。
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,从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言。
  国家之间的信义,始终是建立在军力上。
  苏澈能清楚明白这一点,唐玄宗也能明白这点,可在那群腐儒教育之下的太子李瑛,显然不能明白这些,他听着这话,竟下意识的说着:“远征不臣之国,花费巨多啊……”
  这话一出,太子李瑛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,连忙低下了头。
  苏澈摇了摇头。
  他倒了一杯酒,慢慢悠悠的喝着,缓缓说着:“我给你说个故事。”
  “什么故事?”李瑛下意识的问。
  “贞观十五年,薛延陀向大唐求亲,唐太宗答应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,薛延陀真珠可汗使其侄突利设来给聘礼,献马五万匹,牛、橐驼万头,羊十万口。”苏澈缓缓说了起来。
  “可是,唐太宗拿了聘礼就反悔了,把使者赶出去了,约定悔婚,但不退回聘礼。”
  “当这个消息传开后,满朝大臣都震惊无比,他们纷纷谏言:‘朝廷既然答应与他们通婚,又接受了人家的聘礼,就不可失信于薛延陀,以免又生边乱。’”
  “褚遂良更是磕头磕出血,他誓死请求唐太宗不要背信弃义毁坏大唐的信用。”
  “你认为唐太宗这个事儿做得如何?”
  李瑛听着这以前从未听过的故事,皱着眉头,无奈的说:“不敢非议祖宗……”
  这话的意思是,李瑛觉得祖宗李二做得很不地道,但他不敢说。
  “你认为太宗这做法很不厚道?”苏澈瞥了一眼李瑛,淡淡问着。
  李瑛不说话,没承认,也没否认,这就是默认了。
  看着李瑛这态度,苏澈嗤笑一声,道:“那你就和那些腐儒文臣一个德行,同样的水准了,所谓道义和信用,有的时候是需要的,但你若是没有远见与你自己的想法,那你就不配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。”
  “唐太宗在看到群臣激愤后,勃然大怒,他呵斥说:你们这些书呆子都是只知古而不知今!”
  “如今中原强大,北方少数族暗弱,以我大唐的一千步兵,可以击败他们的数万骑兵,所以薛延陀肯卑躬屈膝,满足我们的要求,不敢稍有傲慢,是因为他们刚刚立了可汗,属下杂姓部族不少,想要借着大唐的势力以威慑制服他们。”
  “同罗、仆骨、回纥等十多个部族,各有兵力几万人,如果他们合力攻打薛延陀,可以立即攻破取胜,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,是因为畏惧是我大唐所立的可汗。”
  “如今如果将宗室女嫁给他,他们必然自恃是大国的女婿,其他部族谁还敢不服。这样薛延陀就能统一漠北得到几十万骑兵的支持。”
  “这些戎狄人面兽心,一旦稍不满意,必会反咬一口,造成祸害。”
  “现在我回绝其婚姻,拿了他们的聘礼削弱他们,其他部族得知我们抛弃了他们,很快会将他们瓜分豆剖,这样大唐就有机会拿下漠北了。”
  “即便唐太宗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,那群只知道读圣贤书的腐儒文臣,依旧还是不满。”
  “因为太宗背弃了所谓的大唐信义!”
  “这群只知道偏安一隅的腐儒文臣,如何能懂千古一帝的心思?如何能懂千古一帝的眼光!”
  太子李瑛听着这问题,顿时瞪大了双眼,不敢置信的说着:“我以前……从未听过这样的典故。”
  苏澈呵呵一笑:“那些腐儒,如何能教你这样的典故?”
  苏澈又问:“我再问你,几年之后如何了?”
  李瑛皱着眉头,思考半晌,回答道:“几年之后,大唐动兵,吞并了薛延陀和骨力干……”
  “那我问你,是选择背弃信义,吞并他国,还是遵守信义,任由他国发展,最后攻打大唐,掳掠大唐子民?!”苏澈盯着李瑛的眼睛,一字一句的问着。
  这个激烈的问题,让李瑛涨得满脸通红,他不假思索的说道:“当然是背弃信义!”
  “哼。”苏澈哼了一声,伸了个懒腰,说:“那你还算是有救。”
  自从苏澈成为太子太师这些天,在苏澈的指导之下,太子李瑛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,此前的他,不过是个心思单纯的少年,不管是行事还是做事,都格外死板,信守教条。
  这样的人,并不能说坏,但对于一国储君而言,这显然是不够的。
  那些文臣,希望出现的君王,便是喜欢听从大臣安排和建议的傀儡皇帝,治国让他们来治国就好了,皇帝只需要做一个吉祥物。
  这样的皇帝,大多是文臣们的梦想君王。
  在这样的教导之下,李瑛是现在这个样子,简直再正常不过。
  不过。
  自从苏澈出现后,便强行将李瑛从原本的歪路上纠正了回来。
  此刻李瑛的三观有一种被重新刷新的冲击,他呆呆的说着:“背信弃义,所以大仁……遵守道义,所以暴虐?”
  看着一脸震撼的李瑛,苏澈又喝了一口米酒,笑着问道:“你是不是很奇怪,为什么此前从无一人告诉你这些道理?难道那些儒学大家,真就是一帮酒囊饭袋吗?”
  李瑛一愣,下意识点了点头。
  苏澈又倒了一杯酒,缓缓说着:
  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皇帝是这天下的拥有者,可皇帝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,所以要治理天下,就必须要将权利分给官员,让他们帮忙治理。”
  “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,都是皇帝的私人财产,因为大私,所以大公,多数皇帝不会让百姓活不下去,然而官员和那些世家大族,却没有这个顾忌,他们不要命的捞钱,各种兼并土地,盘剥百姓,在无数百姓的身上作威作福……”
  “所以,你要明白一个道理,作为君王,要和百姓站在一起,而不是和那群官员、和那群世家大族站在一起!”
  “百姓是君王的百姓,而不是官员、世家大族的百姓!”
  “君王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,夺取这个天下,需要官员的帮助,治理这个天下。”
  “可你若是认为,因为如此,你便是与官员与世家站在一起的,那就是这世上最大的蠢货!”
  “皇帝是需要世家和官员的支持和帮助,但官员和世家不过是这王朝的吸血虫而已!”
  “王朝之所以会灭亡,多是因为吸血的世家和贪污的官员太多,将百姓逼得活都活不下去了!他们来回都是死,只能誓死反抗!”
  苏澈这话一语道出这个所谓皇权的真相,可谓是直指封建制度的本质。
  这对太子李瑛而言,毫无疑问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,他瞪大了双眼。
  过了半晌,李瑛又问:“那暴君呢?”
  苏澈笑道:“所谓暴君,就是皇帝化身最大的吸血虫,跟着那群官员、世家一起吸血盘剥,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利!结果因为动了那些本属于世家大族的利益,便被世家大族联合推翻,仅此而已!”
  这一番话让李瑛有些恍惚,这与他以往的认知可谓是截然相反,可他又没办法反驳,哪怕不愿意相信,可内心深处的声音却告诉他——这就是现实!
  一个残酷,又极其真实的现实。
  有那么一瞬间,李瑛忽然明白,为什么天子会自称自己是孤家寡人了。
  帮助他的大臣,外戚,勋贵,无不是想在他的身上获得更多利益,要从王朝的根基盘剥利益的吸血虫,而君王却不可避免的需要这些人的帮助。
  这是一条无解的道路。
  哪怕借助寒门子弟,依旧没用,屠龙者终会成为恶龙,寒门子弟们最终还是会成为新的世家贵族,哪怕君王再怎么走,也走不出这个死循环。
  领悟了这一个真相后,李瑛自嘲一笑,一脸痛苦的说:“依先生这么说,这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万世之基业,一切都会慢慢走向死亡,无论如何改革,最终都会走向灭亡,父皇励精图治,才过去这么些年,就变成现在这样……”
  “所以需要开海,需要将自家的矛盾转移到外面。”苏澈说道:“你难道认为,开海经商,就是为了钱?”
  太子李瑛皱着眉头,沉默不言。
  苏澈问:“我问你,什么是钱?”
  李瑛下意识的问:“黄白之物,还有铜钱?”
  苏澈摇头说:“若是仅仅为了这些的话,为什么要开海经商,直接在铜钱上写上直百、直万,说这钱价值百钱、万钱不就行了?”
  李瑛愣住,他下意识认为这是谬论,皱眉想了想,说:“可这样的钱发行多了,钱就会变得不值钱。”
  “好。”苏澈点了点头,笑着说:“那我问你,如果开海经商,赚来数不清的金银铜,那这些金银铜那直百、直万的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?”
  李瑛下意识的说:“当然有区别,前者是货真价值的钱,后者只是虚标了那么多,并不能算数。”
  苏澈摇了摇头,开口道:“你仔细想想,你有数不清的金银铜,和那直百、直万的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?”
  这话一出,李瑛顿时呆住,他蹙起眉头,仔细想了想,猛然发现,虽然有区别,但好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!!
  如果有数不清的金银铜,那这些货币本身的价值,就会变得不值钱。
  想明白了这点后,李瑛有些匪夷所思的说:“怎么会这样?”
  “因为货币的本质,只是一般等价物!”苏澈解释说。
  “一般等价物,一般等价物……”李瑛念着这个词,一时之间,神色都有些恍惚,是啊,这才是货币的真正意义,“原来如此,原来是这样……”
  苏澈摇头说着:“今日的教学就到这里了,我教的这些内容,你自己思考,认真反思一下,总结出来,明日说给我听。”
  “你自己先把那些外邦商人杀人案件处理一下,然后再仔细想想我说的这些话,只要悟透半分,你便是大有可为!”
  “我要去喝酒了!”
  苏澈一挥手,转身潇洒离开,留下太子李瑛愣在原地。
  这一节课,苏澈的思想灌输简直不要太多,这对于李瑛来说,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!
  这让李瑛头皮发麻,头都有些痒痒的,感觉就像是要……长脑子了!
  不多时,鄂王瑶、光王琚来找太子李瑛。
  由于玄宗对武惠妃的专宠,不仅使太子李瑛的母亲失去了君王的宠爱,鄂王瑶的母亲皇甫德仪、光王琚的母亲刘才人也生活在夜夜惆怅之中。
  这相同的遭遇,使得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瑶、光王李琚走到了一起。
  此刻他们来找李瑛,就是前来劝说,那些外邦蛮夷之事,不能轻易动弹,处理这样的大事,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太子,一个处理不当,很容易出现大问题。
  所谓不做,就是不错。
  这种问题,自然是让玄宗皇帝来头疼,才是最合适的。
  此刻过来后,看到太子李瑛失魂落魄的坐在塌上,似乎在想什么。
  鄂王李瑶奇怪的问:“皇兄,你这是做什么?”
  光王李琚也好奇的问:“二哥,你怎么了?”
  太子李瑛摇了摇头,无奈的说道:“没事,我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,所以备感失落而已……”
  这话一出,李瑶和李琚二人都是一愣,不由得面面相觑。
  随后他们将此次前来的事情说了。
  听着两个弟弟的建议,李瑛笑了笑,不屑一顾的说:“此事我自有处置,《唐律疏议》中有:化外人相犯,同类自相犯者,自依本俗法;异类相犯者,依法律论。”
  “这些外邦商人杀我大唐之人,自当是依法处置,斩立决,你们不用劝我,我意已决!”
  “这……?”李瑶和李琚二人有些惊愕,但还是提出了建议:“二哥,你至少得告诉父皇一声,不要独断专行啊……”
  “我明白。”李瑛点了点头,摊开一本奏折,直接写了起来。
  很快,太子李瑛将自己对这一次案件的处理方法,原原本本写在了纸上。
  “参与抗议的外邦商人,全部抓入天牢,一一审讯,动手杀人者,斩立决,全部财产充公,游行的商人,未伤人,可按律法,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,杖八十,又因是他们游行而引起的动乱,所以统统判两年牢狱!”
  随后李瑛将这么处理的原因,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后果全部写出来,天朝上国之法,不容触犯,如因此番邦断绝交情,阻止大唐开海经商者,那就发动天兵,征讨不臣之国!
  这一本奏折写完,鄂王李瑶、光王李琚二人皆是目瞪口呆,纷纷震惊的说:
  “二哥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势了?”
  “二哥你也太霸气了!”
  他们一个个崇拜的看着太子李瑛,这让李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:“一切皆因太子太师指点迷津,让我领悟了这些……”
  “太子太师?”鄂王李瑶好奇问着:“就是那谪仙人李太白?”
  光王李琚拔出腰间不存在的‘剑’,挥舞着说:“就是那个写出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的李太白?”
  “对。”李瑛点了点头。
  “二哥,什么时候,你给我们引荐一下啊?”光王李琚连忙说着。
  鄂王李瑶一脸期待的说:“皇兄,我也很想见那李太白,可惜每次到你这边来,都看不到他身影……”
  “是啊,今日又没看到那李太白。”光王李琚看了一眼左右,感慨说着。
  “那李太白人呢?”鄂王李瑶问。
  “先生一天只给我上半个时辰的课程,为我指点迷津,其他时间,都去喝酒玩耍,结交朋友去了。”李瑛无奈的说着。
  每日从苏澈这里,只能汲取半个时辰的知识,这对于太子李瑛而言,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,他几次请求先生多多教导一些。
  可苏澈只是笑了笑,根本不想多教,反而教训了一顿:“贪多嚼不烂,就这些知识,你能消化一半就已经很了不得了。”
  得到这样的回答后,太子李瑛只能开始反复思考苏澈所教导的那些内容。
  在思考的时候,太子李瑛偶尔会想起,在自己小的时候,最是头疼那些老师的教导,根本读不进去那些儒学书籍。
  每次读书上课的时候,李瑛都是无比头疼。
  他从未想过,有一天自己竟然会求着别人的教导。
  只能感叹一句,当世谪仙人,果真是名不虚传。
  很快。
  当李瑛将自己的奏折交给了自己的父皇。
  玄宗在看到奏折上的处理方法,以及详细的论述,不由得挑了挑眉头,他很是意外,自己这个宅心仁厚,心慈手软的儿子,竟能提出这样的决策……
  转念一想,或许不是这样。
  “这是李太白的意见?”
  玄宗轻笑一声,淡淡问着。
  一旁的太子李瑛听着这话,顿时脸颊微红,低头说着:“正是。”
  “那你就按照这个去处理吧。”玄宗淡淡说着。
  “是。”李瑛点了点头。
  与此同时。
  归云阁中。
  苏澈在几个舞姬的环绕之下,来到了阁楼上。
  今日,勾栏听曲。
  这事情李白最喜欢做,既然模拟李白,自然不能免俗,得好好体验一番。
  这几日苏澈在归云阁写下不少诗词,引起无数舞姬花魁的热烈欢迎,他们都期待着自己能名扬天下。
  比如苏澈为一个吴地少女所写一首诗。
  “蒲萄酒,金叵罗,吴姬十五细马驮。
  青黛画眉红锦靴,道字不正娇唱歌。
  玳瑁筵中怀里醉,芙蓉帐底奈君何。”
  这首诗可谓露骨到了极点,写出来后,那来自南方的十五岁的歌姬,整个脸颊红到脖颈处,也不说话,就将头埋在了苏澈的胸膛里。
  这些日子,在这长安城中,苏澈结识了不少好友,一个个都是大名鼎鼎,有高适、岑参、王之涣、王翰、王昌龄、李颀、崔颢、孟浩然、杜甫、贺知章。
  这些人中,有些人本就是住在长安城中,而有些人则是在其他地方听到了那首《侠客行》,知道了长安城中有一尊谪仙人,特此慕名而来。
  见到苏澈过后,大多一见如故,成为知心好友。
  而今日,当苏澈来到这归云阁中,又看到了一个一表人才的青年,只见他穿着锦衣华服,气概不凡,同样是所有人的焦点,站在这俗气的归云阁中,是如此的与众不同。
  此刻这少年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舞台上的舞姬。
  舞台上,一名来自女蛮国的菩萨蛮,正在跳着优美的舞蹈。
  她穿着一身青色的轻纱,袖口处镶嵌着不知名的宝石,脚步轻盈妙曼,跳着格外华丽和别具一格的异国舞蹈。
  她那妙曼的身材,在轻纱下若隐若现,半遮半掩的纱裙,有着让人产生探索秘密的想法。
  这菩萨蛮,指的是女蛮国的人。
  传说,这女蛮国中,并没有一个男子,全国上下,都由女子组成。
  由于距离唐朝较近,为了得到大唐的庇佑,因此每年都会向唐朝进献贡品,进献的东西,除了一些珠宝财物之外,还会送来本国的美女。
  这些美女身穿的衣服,能歌善舞,和古代神话中的女菩萨极为相似,因此在唐朝人将这些美女叫做菩萨,由于是女蛮国所进贡的,因此也叫做菩萨蛮。
  对于长安的豪门而言,如果家里没有几个像样的家奴,那他们都不好意思出门。
  而长安豪门世家,必备的三大件,就是昆仑奴、菩萨蛮以及新罗婢。
  此刻这少年,似乎看中了这菩萨蛮?
  此刻随着苏澈过来,那青年也转过头,看了一眼苏澈。
  “青莲居士谪仙人?”这青年笑着问。
  “正是在下。”苏澈笑了笑,问道:“阁下是?”
  “在下,摩诘居士。”青年笑着说道。
  苏澈一愣,随后明白了眼前这人是谁,摩诘居士王维!
  王维和李白的人生经历,可谓是一个天一个地。
  隋唐时期有几个超级世家,人称“五姓七望”,分别是太原王氏、范阳卢氏、荥阳郑氏、清河博陵二崔、赵郡陇西二李。
  “五姓七望”都很傲娇,他们只在自己小圈子里玩嫁娶,不跟别的家族通婚。
  王维的父亲就来自太原王氏,母亲则是博陵崔氏的女儿。
  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世家公子哥。
  他参加科举,轻轻松松的就考上了进士及第。
  而同时期的李白,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。
  就算有资格参加科举,也多半得考个很多年才行!
  而王维因为背后的世家,年纪轻轻便考中了进士,此刻就任太乐丞,这是太常寺下太乐署官职,掌乐之官,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。
  玉真公主便格外崇拜王维,对诗仙李白反而不那么在意。
  王维的诗很美,就如同他的画一样,他的画也很厉害,就像是他的诗一样……
  游学期间,王维到过长安、洛阳、终南山,一边旅游一边写诗。
  其中那首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  便是出自王维的手笔了。
  他是诗人当中最会画画的,画家当中最会玩音乐的,音乐家当中最懂佛学的。
  这是一个全能型艺术家。
  在听到王维的名字后,苏澈稍稍一愣,指了指这地方,笑道:“没想到堂堂摩诘居士,竟然会来到这样的地方,真是让我意外啊。”
  “我看过你的诗,也看过你的文章,你的诗写得很好,文章也写得很好。”王维笑着说道:“所以特地来这里找你,希望能和你交个朋友。”
  苏澈摇了摇头说:“能不能当我李太白的朋友,那就看你能不能喝酒了!”
  “正有此意!”王维笑着说。
  “来。”苏澈直接勾搭在王维的肩膀上,将他带到了自己的‘VIP专座’上,此刻这里已经有孟浩然和贺知章在了,他们正在讨论着近些天发生的大事。
  外邦商人暴动之事。
  此刻看到苏澈过来,贺知章好奇问着:“太子对那外邦商人准备如何处理?”
  “杀之!”苏澈不在意的说着。
  “杀?那么多的外邦商人,全部杀了吗?”贺知章惊讶的问。
  “这就是太子自己的事情了。”苏澈笑了笑,他给出了解决的方法,太子如何解决,那就是太子的事情了。
  王维在旁边听着这话,忍不住道:“全部杀了,这不妥,就算要杀,也应该找出杀人的主谋,将主谋杀了,而那些没杀人的,应该是另外一个处罚。”
  “而且,我觉得这事情并不简单,背后肯定有国内那些富商插手,他们才是这一次外邦商人暴动的主要原因!”
  “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蛊惑,我不相信那些外邦商人不约而同的汇聚在一起!”
  “在我看来,这些人才是最该死的,不仅要处罚那些外邦商人,还要处罚国内的那些在背后鼓动的富商才行!”
  苏澈听着这话,有些惊讶的看着王维:“你说得不错,是应该这样处理。”
  “外邦商人该死,那些国内鼓动的富商更该死!”
  一句话,二鬼子比鬼子更可恨!
  次日。
  那些杀了人的外邦商人,全部被斩了头,长安城的菜市口,一群老百姓看到那些被砍头的外邦人,一个个拍手称快。
  “杀得好啊!”
  “犯我大唐者,虽远必诛!”
  “都该杀!”
  当这些人被处决后,让太子李瑛的民望上升不少,同时,在苏澈的建议之下,太子李瑛还抓住了幕后的一些主谋,砍头的砍头,抄家的抄家,流放的流放。
  这一系列事情,干脆利落的解决后,开海经商之事,再无阻碍,几乎一瞬间就提上了日程。
  此前那些外邦商人被砍了头后,他们的财产,理所当然的充公,海船的奴隶,水手,统统都变成了大唐的财产。
  随着大唐开海经商,各种资产,就像是水流一样,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。
  以往这些利益,多是被外邦商人,国内的一些世家、富商掌控。
  而现在,则变成了大唐朝廷的利益。
  满朝诸公们也从这开海经商,看到了海外的利益。
  听说,海外之地,有一年三熟的物产丰富之地?
  听说,海外有银山铜山?
  听说,海外的河流里都有金子?
  听说,海外还有各种特色产物?
  当他们看到了这些利益后,一个个瞬间变得格外主动。
  此前大唐的盛名,已经传到了外内外,成为万邦之上国。
  但那仅仅只是名气。
  随着苏澈的出现,这些名气,逐渐变成了肉眼可见的各种资产。
  而这。
  仅仅只是第一步。
  几年后。
  随着海外开商,国内的各种商品,越发紧缺起来。
  因为是大唐的商品,根本不愁销路,然而商品的数量却是有限制的,原因很简单,生产力太低了!
  哪怕那些商品日夜赶工,催生了不少的大唐工人,可依旧还是不够用,很轻松的就卖空了。
  眼看着有一座金山摆在眼前,却赚不到,这种感觉,简直太难受了。
  这可把那些世家大族给愁坏了。
  在这样的环境下,工业革命的源头,也就此开始萌芽,一些专门搞科研的人出现了,在他们的研究之下,不少新东西被研究了出来。
  比如新的织布机,这是一台全新的纺织机,纺织的速度快了不止一点半点,根据统计,足足比之前织布要快了五六倍!
  这样一台机器的出现,毫无疑问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。
  这让很多人开始思考,既然能研究出这些东西,那能不能更进一步,研究更厉害的东西呢?
  于是乎,世家大族们,开始不断将赚来的资金投入到了研究中。
  历史的车轮,被再次的转动了起来。
 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苏澈,此刻正在给太子李瑛上课。
  这几年的教导,太子李瑛可谓是脱胎换骨,他的眼神变得格外睿智。
  苏澈教导他的那些课程,那些知识,是毋庸置疑的屠龙之术。
  随着玄宗不断宠爱武惠妃。
  而武惠妃又希望自己最聪慧的儿子当上皇帝。
  几乎每天都在玄宗的耳边说着各种闲言碎语。
  玄宗和太子李瑛的关系,也变得越来越差。
  在这样的情况下。
  使得太子李瑛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一个前所未有的野心。
  如果是此前的他,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想法,也不可能有那样的野心。
  但现在,经过了苏澈的教导,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少年。
  不过。
  当李瑛产生这个想法后,并没有对任何人说。
  他默默的准备着,同时认真负责开海经商之事。
  这期间发生了不少矛盾,可李瑛都一一忍了,一直委曲求全。
  又过了几年。
  李林甫登上相位后。
  武惠妃和李林甫勾结在一起,二人一拍即合,决定陷害杀死太子。
  这一日。
  武惠妃假传圣旨,说宫里进了贼。
  让太子与鄂王、光王披甲入宫,捉拿逆贼。
  这是阳谋。
  如果太子李瑛进宫捉贼的话,那就陷害太子和其他两个王子勾结,披甲入宫,意图造反!
  可如果不进宫的话,那就是抗旨不遵,连圣旨让他进宫都不过来,这是什么意思?难道希望贼人害了皇帝?哪怕这圣旨是假的,依旧会让玄宗心生间隙,甚至废了太子也不是没可能。
  然而……
  拿到这道圣旨后,太子李瑛大喜过望,他做梦也没想到,竟然能拿到这一份圣旨,这件事是天助我也!
  此刻苏澈正在教导李瑛,听到这圣旨,再看到李瑛抑制不住的欣喜,顿时一愣,瞬间明白了一切前因后果。
  等到传圣旨的宦官走了,苏澈打量着李瑛,淡淡笑着说道:“我就说这几年你一直偷偷瞒着我准备什么,原来是准备造反啊。”
  这话一出,李瑛脸色巨变,惊愕的看着苏澈。
  “老师?”李瑛呆在这里。
  “去吧。”苏澈淡淡说着:“你也是老二,也学学那李二吧……”
  “是!”李瑛一下站起身,认真说道:“若徒儿大事成了,定尊老师为大唐国师!!”
  这话说完,李瑛转身离开,苏澈看着李瑛的背影,不由得摇了摇头。
  “大唐国师吗……”
  “听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。”
  苏澈笑了笑,自言自语说着:“没想到我真要教出一个李二来了……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